I think ETH is here to stay for art NFT applications and as a spiritual symbol of the ecosystem, but for everyday practical use, I think a move to L2 chain is essential due to performance and gas fee issues.
我說:fight可能是所謂的正確答案……但和誰一起fight,fight誰,以及怎麼fight?想想看。 答:那怎麼辦? 我說:我有個錯誤答案,老師未必喜歡,因為它不偉大、不高尚、不被稱許,所以,你不一定需要告訴別人。我覺得,除了fight,leave也是一個選項。 我繼續說:舉個例子,如果你加入一家公司,發現它以創建宏偉烏托邦的名義,對職員進行壓榨,你怎麼做?去fight,設法改變這一切?還是leave,換一家公司? 答:好像也說得通,但…… 我說:是的,我可能會選擇換一家。它聽起來不英雄主義。不過,英雄主義似乎也是一種烏托邦,如果細想的話。 答:但……如果小說這樣寫,讀者會不喜歡。不如fight讓人興奮。 我說:哈哈,那當然。好了,下車吧,校長在和你打招呼,下午媽媽來接你。
Explore the world of interchain transactions by effortlessly transferring tokens from one chain to the other.
做點有意思的事,做點精彩的事...... 有一張他的照片,看起來也三十歲左右,似乎沒有要去做包租公的意思。 我是覺得,三十歲起,開始有一些被動收入,這很好。 但更好的是,到五十歲時,還有主動收入。有生活的熱情,有挑戰的目標,做自己熱愛且擅長的事、頗有挑戰卻也頗有成就的事、帶給他人不可替代價值的事。 而且,身為父母,在孩子眼裡,整日躺著享受被動收入,總感覺病懨懨的,沒精打采。 作為榜樣,也得活得有力量些。 更何況,這真是最精彩的時代,每天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在過去的137億年中,都從未出現過。你覺得日出日落很尋常,但每天確實都是嶄新的。 三十歲,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好戲還沒開場?
The lucrative world of proof-of-work altcoin mining was a spectacle to behold, rewarding miners with staggering profits... until Ethereum took a detour towards proof of stake. But an emerging industry is of those who found themselves with hundreds of idle graphics cards after AI.
This newfound tech darling, spurred by the inception of ChatGPT, requires the computation of vast quantities of data, akin to Ethereum mining, and the best way to do such heavy lifting is with GPUs—lots of them. Here's the crux: Crypto mining and AI training have divergent appetites for their perfect GPUs. It's like dating two people with wildly different tastes. Proof-of-work cryptocurrencies have a thing for cards with tons of hash power, but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vRAM (Video Random Access Memory). In contrast, AI is a sucker for cards with abundant vRAM and gives a cold shoulder to hash power.
有家餐廳不錯,但離家遠。 有一次,去機場經過,就順道去吃,味道確實不錯。 回家後,我們一致認為,服務冷漠,且距離太遠,雖然味道還行,但以後也不去了。 然而,第二天,萬萬沒想到的是,妻子做了同樣的菜,而且味道一樣! 我很驚訝,問她怎麼做到的。 她說,這有什麼難,廚師也是人,他們會做的,我看別人的做菜教學,自然也能學會。 果然,她看了兩遍,就做出來了。 我思考:為什麼我沒能做出這菜? 問題出在,一開始,我就認為自己做不了。甚至,根本就沒想過。 我們的思維路徑,有一些差異: 她相信自己可以做這菜——找美食短片學習——做出了菜 我認為自己肯定不會做——完全沒想去學習——沒做出菜
就拿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來講,是的,金錢名譽,確實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在生之後、死之前,還有七八十年是活著的,這時間還挺久的,如果沒有錢,名聲也臭,這幾十年估計挺難熬的吧? 失敗者,總有一種“死後都一樣”的自欺。 你比我強壯,但死後還不都一樣?你比我富有,但死後還不都一樣?你家庭比我幸福,但死後還不都一樣?你比我健康長壽,但死後還不都一樣? 說到底,就是一切皆空。這種自欺哲學,在底層極受歡迎,它讓人甘願忍受一切苦楚,而上層也感謝這麻藥,維護現世安穩。 你若要自欺,就有足夠多的詭辯,沒人幫得了你。但你若不願自欺,就沒人能騙到你。 “誠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 不要自欺,好的就是好的,壞的就是壞的。 如果我們一時得不到好的,不要灰心,再繼續追求,很有可能得到。切忌貼上一些自欺的標籤,說錢是資本主義的,壞得很,我們沒錢更光榮!說錢是身外之物,俗氣得很,我們分文全無,豁達瀟灑! 別騙自己了! 人這一輩子,活得怎麼樣,基本都靠身外之物。
去朋友家參加聚會,有五十歲的前輩,傳授人生經驗。 他說,成功的人生,就是三十歲退休,有被動收入。 接著,他就以自己為例…… 在美國華人圈,“被動收入”一詞,就是指收房租。 他這一二十年來,都在享受被動收入,打高爾夫球。 起初,聽得畢恭畢敬的,頻頻點頭,腳都不敢伸。 趁間歇,欠禮貌地問了一句,您投了多少房產? 得知也沒幾套後,我就伸了伸腳。 三十歲退休,買房子租出去,每月收租金。無聊的話,就找一項運動,管他是廣場舞,還是高爾夫球。 我想起北野武的話:這樣無聊的人生,不如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