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xíng源自先秦時期,是一種古代中國的哲學觀念和思維模式。中國古代不僅將金、木、水、火、土視作民用之五種資源材料,後來也視作氣——萬物構成的要素[2][3][4],由五行間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行變化,形成各種現象[5][6]。

五行、陰陽以及,同屬古代中國神秘文化術數方術)的一部分,也是風水算命相術占卦內丹中醫的基本概念之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0%E9%99%BD)以及[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A3_\(%E4%B8%AD%E5%9C%8B\)),同屬古代中國[神秘文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5%9E%E7%A7%98%E5%AD%B8)([術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93%E6%95%B8)和[方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9%E6%9C%AF))的一部分,也是[風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2%A8%E6%B0%B4)、[算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E%97%E5%91%BD)、[相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B%B8%E8%A1%93)、[占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93%E7%B6%93)、[內丹](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4%B8%B9)、[中醫](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9%86%AB)的基本概念之一。)

歷史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94%E8%A1%8C\&action=edit\&section=1)])

五行最初是作為一種政治治理的指導原則而提出,為先王訓典或上天之所降賜,要天子遵循。如《逸周書·小開武》稱武王在位二年,召周公旦問治道之極致,敬聽以勤天命,周公回答文王在位時所奉行的作法,其中包括順明三極、循用五行,三極為以九星[7][8][9]維天,以九州維地,以四佐[10]維人,五行為水、火、木、金、土,君王能順明三極,五行乃如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4%BF%E6%B2%BB)[治理](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BB%E7%90%86)的指導原則而提出,為先王訓典或上天之所降賜,要[天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AD%90)遵循。如《[逸周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B8%E5%91%A8%E6%9B%B8)·小開武》稱[武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6%AD%A6%E7%8E%8B)在位二年,召[周公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5%85%AC%E6%97%A6)問治道之極致,敬聽以勤[天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5%91%BD),周公回答[文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1%A8%E6%96%87%E7%8E%8B)在位時所奉行的作法,其中包括順明三極、循用五行,三極為以九星[\[7\]](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7)[\[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8)[\[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9)維天,以[九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5%B7%9E_\(%E4%B8%AD%E5%9C%8B\))維地,以四佐[\[1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10)維人,五行為水、火、木、金、土,君王能順明三極,五行乃如常。)

又《·洪範》稱武王在位十三年,訪箕子問常理之次序,箕子回答上天治國大法有九類,其第一項即是五行,並解說五行所行之理:](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A%E6%9B%B8_\(%E6%9B%B8\))·[洪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7%AF%84)》稱武王在位十三年,訪[箕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E%95%E5%AD%90)問常理之次序,箕子回答[上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5%A4%A9)賜[禹](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B9)治國大法有九類,其第一項即是五行,並解說五行所行之理:)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

其大意為:雨水下落,和河水滋潤天之下方;火焰熱氣飄往地之上方;木匠煣烤木材,塑造彎曲或筆直之形狀;鍛冶匠熔煉金屬礦石,從其意欲,鍛造其形,或熔煉器物,更換其用途[11]土壤滋養作物,能供農夫種植種子幼苗,成熟時收割果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B%A8)下落,和[河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B3%E6%B0%B4)[滋潤](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D%AE%E6%BF%95)天之下方;[火焰](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1%AB%E7%84%B0)上[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7%83%E7%87%92),[煙](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5%99)隨[熱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3%AD%E8%BF%90%E5%8A%A8)飄往地之上方;[木匠](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8%E5%8C%A0)煣烤[木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A8%E6%9D%90),塑造彎曲或筆直之形狀;[鍛冶匠](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D%9B%E5%86%B6%E5%8C%A0\&action=edit\&redlink=1)[熔煉](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B6%E7%82%BC)[金屬礦石](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7%91%E5%B1%AC%E7%A4%A6%E7%9F%B3\&action=edit\&redlink=1),從其意欲,[鍛造](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D%9B%E9%80%A0)其形,或熔煉器物,更換其用途[\[1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11);[土壤](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9F%E5%A3%A4)滋養[作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D%9C%E7%89%A9),能供[農夫](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E%B2%E5%A4%AB)[種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0%95%E4%BD%9C)其[種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8%AE%E5%AD%90)幼苗,成熟時[收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4%B6%E5%89%B2)其[果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E%9C%E5%AF%A6)禾[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9%97_\(%E6%A4%8D%E7%89%A9%E5%AD%B8\))。)

五行之初意,為此人民日用之五材[12][13][2],五材即五種資源素材。在《國語·鄭語》中有ㄧ段相呼應的記載:「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亦稱:「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杜預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天子執政,要確保人民能取用、獲得大地上之五材,以生產殖貨[14][13]。令五材於民之利用,通行暢達,能發揮其各自的效用,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即為五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12)[\[1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A5%92%E5%AE%97%E9%A0%A4-13)[\[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5%AD%94%E7%A9%8E%E9%81%94-2),五材即五種[資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5%84%E6%BA%90)或[素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A0%E6%9D%90)。在《[國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8%AA%9E_\(%E6%9B%B8\))·鄭語》中有ㄧ段相呼應的記載:「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左傳](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82%B3)·襄公二十七年》亦稱:「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杜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9C%E9%A0%90)注五材:金、木、水、火、土也。天子執政,要確保人民能取用、獲得大地上之五材,以[生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7%94%A2)和[殖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4%A7%E6%AE%96)[\[1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14)[\[1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A5%92%E5%AE%97%E9%A0%A4-13)。令五材於民之利用,通行暢達,能發揮其各自的效用,水潤下、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即為五行。)

五行提出後,又和其他五種事物相配對。《逸周書·小開武》配五行於五色,《·洪範》配五行於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淮南子·墬形訓》配五行於五色、五音、五味。據《荀子·勸學》:「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則五色形容衣服,為目所視;五音/五聲形容樂曲,為耳所聽;五味形容食物,為口所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B8%E5%91%A8%E6%9B%B8)·小開武》配五行於五色,《[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A%E6%9B%B8_\(%E6%9B%B8\))·[洪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4%AA%E7%AF%84)》配五行於五味,《[左傳](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82%B3)·昭公二十五年》、《[淮南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7%AE%E5%8D%97%E5%AD%90)·墬形訓》配五行於五色、五音、五味。據《[荀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D%80%E5%AD%90_\(%E6%9B%B8\))·勸學》:「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為九[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4%8B%E6%A8%A3),六采,五章,以奉五色,為九歌,八風,七音,六律,以奉五聲」,則五色形容衣服,為目所視;五音/五聲形容樂曲,為耳所聽;五味形容食物,為口所嚐。)

春秋戰國時代,五行不僅和五色、五音、五味相配對,也和方位[15][16]季節[15]干支[16][17]數字[18]天象[19][15]行星[20]天氣[19][15]器具[19][21]身體[15][22]德性[19][23]等事物對應,構成一種以「五」作為基準的事物分類模式,另一方面,也產生五行之相生相剋[24]以及生、旺、墓地支三合的五行結構關係[17]。五行從原本的日用之五材,配對、推演至其他事物,形成了一種對應形式。而五行生剋和地支三合的結構關係(後又衍生出旺相休囚死[25]與五行十二宮[26]),也意謂著五行變成一種能用來解釋萬物變化和衰旺的理論。由此,五行成了一種能解釋朝代興衰(如五德終始說)、兵法致勝(如兵陰陽/軍事術數)、時節作息(如《禮記·月令》、《黃帝內經》的養生思想)、生理運行(《黃帝內經》的醫學思想)的學說思想源頭,同時也是占斷吉凶的術數之學和解釋各種災異祥瑞的理論基礎之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7%8B%E6%88%B0%E5%9C%8B)時代,五行不僅和五色、五音、五味相配對,也和[方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9%E4%BD%8D)[\[1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7%AE%A1%E5%AD%90%E5%9B%9B%E6%99%82-15)[\[1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5%A2%A8%E5%AD%90-16)、[季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A3%E7%AF%80)[\[1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7%AE%A1%E5%AD%90%E5%9B%9B%E6%99%82-15)、[干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9%B2%E6%94%AF)[\[1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5%A2%A8%E5%AD%90-16)[\[17\]](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4%B8%89%E5%90%88-17)、[數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5%B8%E5%AD%97)[\[1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6%B1%AA%E9%A1%AF%E8%B6%85-18)、[天象](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8%B1%A1)[\[1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4%BA%94%E7%B4%80-19)[\[1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7%AE%A1%E5%AD%90%E5%9B%9B%E6%99%82-15)、[行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8C%E6%98%9F)[\[2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0)、[天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9%E6%B0%A3)[\[1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4%BA%94%E7%B4%80-19)[\[1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7%AE%A1%E5%AD%90%E5%9B%9B%E6%99%82-15)、[器具](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A%A6%E9%87%8F%E8%A1%A1%E5%99%A8\&action=edit\&redlink=1)[\[1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4%BA%94%E7%B4%80-19)[\[2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1)、[身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A%AB%E9%AB%94)[\[1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7%AE%A1%E5%AD%90%E5%9B%9B%E6%99%82-15)[\[2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2)、[德性](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E%8E%E5%BE%B7)[\[1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4%BA%94%E7%B4%80-19)[\[2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3)等事物對應,構成一種以「五」作為基準的事物分類模式,另一方面,也產生五行之相生相剋[\[2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84%AD%E5%90%89%E9%9B%84-24)以及生、旺、墓[地支](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B0%E6%94%AF)三合的五行結構關係[\[17\]](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4%B8%89%E5%90%88-17)。五行從原本的日用之五材,配對、推演至其他事物,形成了一種對應形式。而五行生剋和地支三合的結構關係(後又衍生出旺相休囚死[\[2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5)與五行十二宮[\[2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6)),也意謂著五行變成一種能用來解釋萬物變化和衰旺的理論。由此,五行成了一種能解釋朝代興衰(如[五德終始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BE%B7%E7%B5%82%E5%A7%8B%E8%AA%AA))、兵法致勝(如兵陰陽/軍事術數)、時節作息(如《[禮記](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AE%E8%A8%98)·[月令](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C%88%E4%BB%A4)》、《[黃帝內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5%B8%9D%E5%85%A7%E7%B6%93)》的養生思想)、生理運行(《[黃帝內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3%E5%B8%9D%E5%85%A7%E7%B6%93)》的醫學思想)的學說思想源頭,同時也是占斷吉凶的[術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93%E6%95%B8)之學和解釋各種災異祥瑞的理論基礎之一。)

戰國中晚期至秦漢,五行更進一步和陰陽八卦,加以聯繫、統整,擴充其理論學說之內容[27][28][29],如漢代的氣化宇宙論,由混沌不分,到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分出五行之氣,五行之氣再化生萬物[6]。氣和五行之說的結合,使得氣也分作五類,帶有五行的體性與特徵[3][30]。五行在氣化宇宙論下,不但成了一種構造萬物的要素,其意義也擴充為五氣之流布通行[27][3]。在氣化宇宙論的架構裡,五行並不僅指具體的五種事物,也是對其體性的抽象概括,五行也不固守於五種事物,而是均布萬有之中,交相間雜[3][30][31]。五行在漢代也和五常相配對,以為天有五行,人有五常,以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32][33],《七略》以五行為「五常之形氣也」[3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0%E9%99%BD)、[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A3_\(%E4%B8%AD%E5%9C%8B\))、[八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AB%E5%8D%A6),加以聯繫、統整,擴充其理論學說之內容[\[27\]](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8%94%A1%E9%83%9D-27)[\[2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8)[\[2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29),如漢代的氣化[宇宙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7%E5%AE%99%E8%AB%96),由[混沌](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7%B7%E6%B2%8C)不分,到分出[陰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0%E9%99%BD)二氣,陰陽二氣分出五行之氣,五行之氣再化生萬物[\[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5%AE%87%E5%AE%99%E8%AB%96-6)。氣和五行之說的結合,使得氣也分作五類,帶有五行的體性與特徵[\[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87%8B%E5%90%8D-3)[\[3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8%BE%A8%E9%AB%94%E6%80%A7-30)。五行在氣化宇宙論下,不但成了一種構造萬物的要素,其意義也擴充為五氣之流布通行[\[27\]](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8%94%A1%E9%83%9D-27)[\[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87%8B%E5%90%8D-3)。在氣化[宇宙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87%E5%AE%99%E8%AB%96)的架構裡,五行並不僅指具體的五種事物,也是對其體性的抽象概括,五行也不固守於五種事物,而是均布萬有之中,交相間雜[\[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87%8B%E5%90%8D-3)[\[3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8%BE%A8%E9%AB%94%E6%80%A7-30)[\[31\]](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31)。五行在漢代也和[五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B8%B8)相配對,以為天有五行,人有五常,以木代表仁、火代表禮、土代表信、金代表義、水代表智[\[32\]](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83%AD%E9%BD%8A%E5%8B%87-32)[\[3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E9%9F%93%E6%98%9F-33),《[七略](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7%95%A5)》以五行為「五常之形氣也」[\[34\]](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34)。)

次序和空間圖象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94%E8%A1%8C\&action=edit\&section=2)])

五行相生相剋

五行與顏色、季節、方位的關係

次序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A%94%E8%A1%8C\&action=edit\&section=3)])

水火木金土,出自《尚書·洪範》、《](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A%E6%9B%B8_\(%E6%9B%B8\))·洪範》、《) 逸周書·小開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B8%E5%91%A8%E6%9B%B8)·小開武》)

五行生成數(一六-水、二七-火、三八-木、四九-金、五五-土),出自《尚書大傳》、《太玄經·太玄數》](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9A%E4%B9%A6%E5%A4%A7%E4%BC%A0)》、《[太玄經](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7%8E%84%E7%B6%93)·太玄數》)

水火金木土,出自《左傳·文公七年》、《史記·天官書》(五行相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82%B3)·文公七年》、《[史記](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2%E8%A8%98)·天官書》(五行相剋))

金木水火土,出自《國語·鄭語》、《白虎通·五行》、《釋名·釋天》(聲調:平仄仄仄仄[35],少陰-金、少陽-木、大陰-水、大陽-火)](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8%AA%9E_\(%E6%9B%B8\))·鄭語》、《[白虎通](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8%99%8E%E9%80%9A)·五行》、《[釋名](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B%E5%90%8D)·釋天》([聲調](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B2%E8%AA%BF):平仄仄仄仄[\[35\]](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8%A1%8C#cite_note-35),少陰-金、少陽-木、大陰-水、大陽-火))

木火土金水,出自《春秋繁露·五行之義》(四時次序:春-木、夏-火、季夏/四時-土、秋-金、冬-水,五行相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7%8B%E7%B9%81%E9%9C%B2)·五行之義》(四時次序:春-木、夏-火、季夏/四時-土、秋-金、冬-水,五行相生))

木火金水土,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家語·五帝》(方位次序:東-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7%A6%E5%82%B3)·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家語](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D%94%E5%AD%90%E5%AE%B6%E8%AF%AD)·五帝》(方位次序:東-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

木金火水土,出自《鶡冠子·天權》(位置[坐北朝南]:左-木、右-金、前-火、後-水、中-土,五行相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6%A1%E5%86%A0%E5%AD%90)·天權》(位置\[坐北朝南]:左-木、右-金、前-火、後-水、中-土,五行相剋))

Post by @huangnitang
  • jackmask@jackmask·Aug 05

    只有搞懂它们之间的生克化合关系,才能理解五行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