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xia@taxia·Aug 04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天孙[參⁠ 2],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境内,矗立在鲁中群山间;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參⁠ 3]

泰山是中國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且符合世界遺產10種评定標準中的7種,和澳洲的塔斯曼尼亚荒野並列為符合最多標準的世界遺產。](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B%BD%E5%AE%B6%E7%BA%A7%E9%A3%8E%E6%99%AF%E5%90%8D%E8%83%9C%E5%8C%BA)之一,1987年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1%94%E5%90%88%E5%9B%BD%E6%95%99%E7%A7%91%E6%96%87%E7%BB%84%E7%BB%87)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96%E7%95%8C%E6%96%87%E5%8C%96%E4%B8%8E%E8%87%AA%E7%84%B6%E5%8F%8C%E9%87%8D%E9%81%97%E4%BA%A7),且符合世界遺產10種评定標準中的7種,和澳洲的[塔斯曼尼亚荒野](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1%94%E6%96%AF%E6%9B%BC%E5%B0%BC%E4%BA%9A%E8%8D%92%E9%87%8E\&action=edit\&redlink=1)並列為符合最多標準的世界遺產。)

公元前1831年[參⁠ 4]或公元前1652年[參⁠或公元前1652年[參⁠) 5]泰山地区发生一场地震[參⁠泰山地区发生一场地震[參⁠) 4][參⁠[參⁠) 5][參⁠[參⁠) 6],又稱泰山震,最早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參⁠,又稱泰山震,最早见于《今本竹书纪年[參⁠) 7],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的地震。[參⁠,目前被大多数学者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记录的地震。[參⁠) 8][參⁠[參⁠) 9]](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20))

自然地理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1)])

泰山原名岱山、亦名岱宗。位于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约1300米。](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5%8E%E5%8D%97)、[长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BF%E6%B8%85)、[肥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2%A5%E5%9F%8E)、[泰安](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AE%89)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泰安市境内的玉皇顶,海拔1545米。相对高差约1300米。)

地质成因推测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2)])

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海漕造山运动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剥蚀,地势逐渐平缓。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94%9F%E4%BB%A3)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A%B1%E5%B2%97%E5%B2%A9)及各种[片麻岩](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9%87%E9%BA%BB%E5%B2%A9)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8F%A4%E4%BB%A3)岩类。鲁西地区(包括泰山)曾是巨大的[沉降带](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2%89%E9%99%8D%E5%B8%A6\&action=edit\&redlink=1)或[海漕](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5%B7%E6%BC%95\&action=edit\&redlink=1)。[造山运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0%A0%E5%B1%B1%E9%81%8B%E5%8B%95)使沉降带上的岩层[褶皱](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4%B6%E7%9A%B1)隆起为古陆,形成规模巨大的山系,经历长达20亿年[风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3%8E%E5%8C%96)剥蚀,地势逐渐平缓。距今6亿年前左右,泰山再次沉入大海,大约又经历1亿多年,整个地区再次抬升为陆地,古泰山隆起为一个较为低矮的荒丘。距今约1亿年前的[中生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7%94%9F%E4%BB%A3)晚期,由于[太平洋板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5%B9%B3%E6%B4%8B%E6%9D%BF%E5%A1%8A)向[欧亚大陆板块](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90%E4%BA%9E%E5%A4%A7%E9%99%B8%E6%9D%BF%E5%A1%8A)的挤压和俯冲,泰山在[燕山运动](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7%95%E5%B1%B1%E8%BF%90%E5%8A%A8)的影响下,地层发生广泛褶皱和断裂。在频繁的地壳运动中,泰山山体快速抬升,距今约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7%94%9F%E4%BB%A3)中期,今天的泰山轮廓基本成型。)

气候植被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3)])

泰山因其高度,气候也呈垂直变化,山下为暖温带,山顶为中温带。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盖率90%以上,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泰山现有植物总计1858种,其中,低等植物446种;苔藓植物41科94属,242种5变种3亚种;蕨类植物13科19属38种2变种;种子植物120科532属1012种89变种12亚种9变形。泰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07科401属762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105科308属762种。[參⁠,山顶为中温带。山上多云雾,年均降水量为1132mm,而山下只有750mm。泰山植被覆盖率90%以上,山麓上依次可见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泰山现有植物总计1858种,其中,低等植物446种;苔藓植物41科94属,242种5变种3亚种;蕨类植物13科19属38种2变种;种子植物120科532属1012种89变种12亚种9变形。泰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07科401属762种,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105科308属762种。[參⁠) 10]](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22))

泰山顶部最大年降水量1847.9毫米,出现在1964年;最大日降水量为201.8毫米,出现在1958年。泰山顶降雪年平均27.3天,平均初日10月23日,终日4月24日。最早初雪日为9月23日,出现在1979年;最晚终雪日为次年5月22日,出现在1958年。年平均降雪量90.3毫米。泰山顶降水量比泰安市区明显偏多,其中,降雪日数为泰安市区的3倍。[參⁠ 11]

人类历史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5)])

泰山主峰玉皇顶

1963年的泰山日出

古代文化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6)])

泰山山体雄伟壮观,景色秀丽。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參⁠死后,头部化为泰山[參⁠) 12]。《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參⁠。《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參⁠) 1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28)) 據《史记集解》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气势之磅礴為五嶽之首[參⁠》所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古人形容“泰山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為五嶽之長”。古代傳統文化認為,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泰山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因其气势之磅礴為五嶽之首[參⁠) 14],故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时期,齐国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30),故示出这一带早期的人类活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6%B1%B6%E5%8F%A3%E6%96%87%E5%8C%96),北麓的[龙山文化](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99%E5%B1%B1%E6%96%87%E5%8C%96)遗存也反映出早期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活动状况。[战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8%98%E5%9B%BD)时期,[齐国](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D%90%E5%9B%BD)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5%BF%E5%9F%8E),今遗址犹存。进入秦汉之后,泰山逐渐成为政权的象征。)

几千年来泰山自然景观融入了帝王封禅、诗文渲染、工匠艺术以及科学考察等因素,构成了泰山风景。风景区内形成了以主峰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三重空间(以岱庙为中心的泰安城,城西南蒿里山的“阴曹地府”,南天门以上的“仙界天府”)、一条轴线(连接这三重空间的景观带,主要是岱庙中轴线北延直到玉皇顶)的景观格局。从海拔150余米的山麓泰安市区,至中天门海拔847米,南天门1460米,玉皇顶1545米,层层迭起,构成泰山的独特景观。

祭祀之地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7)])

主条目:封禅](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1%E7%A6%85))

历经几千年文化积淀,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泰山是齊魯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自以来,中国古代有12位帝王来此封禅朝拜。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一說汉武帝八登泰山,惊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參⁠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據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獻記載,此山經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相传远古时代就有72位首领来此巡狩祭祀。自以来,中国古代有12位帝王来此封禅朝拜。第一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留下五大夫松的传说;一說汉武帝八登泰山,惊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參⁠) 15]。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被人认为凡是异姓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32)。在泰山封禅祭祀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极其隆重的旷世大典。被人认为凡是异姓而起或功高显德的帝王,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他便有资格到泰山报告成功,答谢受命于天之恩,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封”是在泰山极顶聚土筑圆坛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于天;“禅”是在山下小山丘积土筑方台坛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之情。圆坛方台表示天圆地方。一代帝王若登封泰山即视为天下太平、国家兴旺的标志。而皇帝本人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真龙天子。所以東漢史学家班固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王者异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该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B1%E6%BC%A2)史学家[班固](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F%AD%E5%9B%BA)在《白虎通封禅篇》中说:“王者异性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该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

文革浩劫

[编辑]](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B0%E5%B1%B1\&action=edit\&section=8)])

文革期间,1970年,以比拉尔.霍查为总领队的阿尔巴尼亚实习生一行7人,游览了泰山[參⁠期间,1970年,以比拉尔.霍查为总领队的阿尔巴尼亚实习生一行7人,游览了泰山[參⁠) 16]。当时泰山岱庙天贶殿已被改造成了展览馆,霍查在参观了《济南工程兵某独立营张秀廷等九烈士事迹展览》后,还于展馆前与中国的工作人员合影[參⁠。当时泰山岱庙天贶殿已被改造成了展览馆,霍查在参观了《济南工程兵某独立营张秀廷等九烈士事迹展览》后,还于展馆前与中国的工作人员合影[參⁠) 1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gov3-34)。)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泰山各类文物古迹遭遇空前浩劫[參⁠时期(1966-1976年),泰山各类文物古迹遭遇空前浩劫[參⁠) 17][參⁠[參⁠) 18][參⁠[參⁠) 19]冯骥才认为,文革对泰山的破坏应是历史上最为暴烈与惨重的[參⁠冯骥才认为,文革对泰山的破坏应是历史上最为暴烈与惨重的[參⁠) 18]。1966年8月25日“破四旧”期间,泰城红卫兵见像就砸,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砸毁王母池、斗母宫等地的近百作座神像[參⁠。1966年8月25日“破四旧”期间,泰城红卫兵见像就砸,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砸毁王母池、斗母宫等地的近百作座神像[參⁠) 20]。同日,泰安水校、农学院等校学生前往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岱庙,将大殿内的泰山像拉倒,继而把陈列在殿中的“泰山展览”也砸了,其中将展品唐摩崖册页拓本撕毁[參⁠。同日,泰安水校、农学院等校学生前往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的岱庙,将大殿内的泰山像拉倒,继而把陈列在殿中的“泰山展览”也砸了,其中将展品唐摩崖册页拓本撕毁[參⁠) 20];红卫兵造反派用刷笔蘸墨汁在岱庙大殿东北墙壁画下部,书写上了“砸烂旧世界”大字标语,并在西墙壁画人物稠密之处用铁锹横竖铲划,致使壁画大受损伤[參⁠;红卫兵造反派用刷笔蘸墨汁在岱庙大殿东北墙壁画下部,书写上了“砸烂旧世界”大字标语,并在西墙壁画人物稠密之处用铁锹横竖铲划,致使壁画大受损伤[參⁠) 20];岱庙太尉殿被拆除,正阳门改为水泥新式大门[參⁠;岱庙太尉殿被拆除,正阳门改为水泥新式大门[參⁠) 17],岱庙配天门、仁安门两侧建起水泥结构平顶展馆建筑[參⁠,岱庙配天门、仁安门两侧建起水泥结构平顶展馆建筑[參⁠) 21],后石坞大铜钟和岱庙所存明代铜器被砸烂21吨[參⁠,后石坞大铜钟和岱庙所存明代铜器被砸烂21吨[參⁠) 17]。此外,科学山遭锤打炮轰、三年毁石万余方,特别是地处蒿里山与扇子崖之间开阔地带的著名风景名胜点“擂鼓石”被毁,西汉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在泰山的古遗址遭严重破坏[參⁠。此外,科学山遭锤打炮轰、三年毁石万余方,特别是地处蒿里山与扇子崖之间开阔地带的著名风景名胜点“擂鼓石”被毁,西汉末年赤眉农民起义在泰山的古遗址遭严重破坏[參⁠) 17]。](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zhou-37)。)

文革期间,泰山上各类自然景观也遭到严重破坏[參⁠ 19]。1970年2月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中央《文化大革命信访简报》第四期反映泰山砍伐树林、乱打山石的人民来信,作了亲笔批阅,中共山东省革委核心领导小组接到批示后,于2月11日发出了《关于认真做文物古迹、山林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參⁠。1970年2月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中央《文化大革命信访简报》第四期反映泰山砍伐树林、乱打山石的人民来信,作了亲笔批阅,中共山东省革委核心领导小组接到批示后,于2月11日发出了《关于认真做文物古迹、山林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參⁠) 16]。此后,省组织调查的情况是[參⁠。此后,省组织调查的情况是[參⁠) 1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3%B0%E5%B1%B1#cite_note-gov3-34):)

泰山滥伐山林,乱打山石的情况极为严重。“王母池”东南、“虎山新村”西坡的风景林树被砍光,护坡石被起走。“普照寺”和“大众桥”附近的20余棵高大风景树,全被砍掉。“对松山”和“后石坞”风景区的古松亦被砍掉三十余棵。岱顶、普照寺、虎山水库等处的自然风景石,亦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岱庙内有九块汉画像石,一块断为数截,一块当了过门石,其余七块弃置在“炳灵门”附近;一块魏墓志铭,当了“台级石”。当时的泰安地革委把“泰山管理处”和泰前公安派出所给撤销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滥伐山林、乱打山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