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yunhui@shiyunhui·Jun 10

约翰·費茲傑拉爾德·肯尼迪[註 1](英語:John Fitzgerald Kennedy,英語發音:/ˈkɛnədi/;1917年5月29日—1963年11月22日),通常被称作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JFK杰克·肯尼迪(Jack Kennedy),也译作甘乃迪,第35任美国总统,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肯尼迪家族成员,被视为美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他是美国历史上至今第四位[4]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擔任美军軍官,曾在南太平洋英勇救助了落水美國海軍船员,因而获颁紫心勋章,而後從政。1946年至1960年期间先后推任美国众议院和美国参议员组别。1960年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國首位信奉天主教的總統。任内的主要事件包括:與聯邦儲備券變革相關的第11110號行政命令、猪湾事件、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圍牆的建立、太空競賽、越南战争以及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由於在古巴导弹危机高峰期間的應對沉著,以及在蘇聯人進入宇宙後全力支持太空競賽,他的政策日後引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達成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壯舉,美國人也收穫大量的高科技優勢,在美国总统历史排名中,通常僅被史家列在排名中上的位置,但他在大眾文化中的地位卻更高,一直被大多数美國人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這和他在冷战期間太空計劃的關鍵地位極有關連。此外,約翰·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身亡,官方在華倫委員會表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暗杀肯尼迪的凶手,但李·哈维·奥斯瓦尔德亦隨即被另一位刺客杰克·鲁比刺殺,使得肯尼迪遇刺案撲朔迷離而深陷疑雲。其遇刺案亦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影响了往后数十年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