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vin◱ ◱@37241·Sep 23

即使没学过经济学,你也应该深刻理解三个重要概念:沉没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这三大成本和我们的关系体现,可简单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沉没成本,决定了我们如果看待过去;
边际成本,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现在;
机会成本,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未来。

1、沉没成本与过去

沉没成本,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过去的投入,对未来不会再产生正面效用,这种投入在经济学上就被称为沉没成本。

其最大的经济学含义,是一旦你确定它沉没了,那么它就不能成为你做决策的参考变量。
换句话说,沉没成本,跟你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你在股票里亏了钱,冷静分析后,接下来行情走势依然大概率对你不利,那你就应该果断斩仓止损,而不是因为过去投入了很多,亏损了很多,而影响当下之决定。

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确实会很难。

一方面,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每一次的投入上,去判定它到底会不会「对未来产生效用」。

比如,你不知道现在亏损的股票,接下来是会继续亏损还是会反弹;你也不知道坚持了两年的创业项目,接下来注定会失败还是再坚持一下就可能看到曙光,如此等等。

另一方面,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人们做决定会严重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

比如,你会把股票价格锚定在建仓的成本价,认为那才是合理的;你会把两个人在一起美好的时光锚定下来,在感情破裂时,无法快速接受并走出来,总觉得为什么说不爱就不爱了。

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大量的刻意练习去解决。

首先,判断过去的投入是否沉没,在一些简单的情况是很容易,这时候要克服的就是锚定效应。比如感情破裂这种,克服锚定效应自己多加提醒和刻意练习即可做到。

其次,在一些复杂情况很难判断是否沉没,就要靠你对该种情况更深入和广泛的研究,通过多方对比和深入思考,来做一个概率性的判断。

很多时候我们做判断,并不需要100%准确。只要大概率上,你的判断这个投入是沉没了,那就没有必要为了小概率的「反败为胜」继续耗下去。

沉没成本在数学上,可以近似地表达为一个简单的一阶马尔科夫链,指的就是下一个情况的发生,只跟当下有关,而和历史无关。也即是:

除了少数情况,大多数时候,人们对沉没成本的判断都是不难的。但人们总会有一种「不甘心」的心理,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是非常不理性的行为。
因此我说,沉没成本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待他的过去。

只有一个人快速认清沉没成本的事实,不让它影响当下和未来的决定,才能轻装上阵,也才能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所谓的断舍离和放下执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讲的都是这个意思。

2、边际成本与现在

边际成本,就是你每多获得一个单位的回报,必须付出的投入。

边际,就是增量的意思。

比如,工厂生产鞋子,多生产一双,就要多花费50块钱,那这50就是边际成本。
再比如,你的月收入是1万块,你要多获得1000块的收入,就要加班两天,那这两天的劳动投入,就是这1000块收入增量的边际成本。

既然表达的是增量,那么它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就是趋势。

以效用函数求导的方式将边际分析引入经济学之后,经济学才开启了波澜壮阔的「科学化」革命。足以见得,边际分析在经济学学术史上,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现代金融市场上,边际分析也是分析师们分析市场走向,经济动态,最核心的思想方法。

大家去看市场报告,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措词:通胀水平边际走高,货币供应边际走低,某某公司的盈利边际改善,市场的风险预期边际升高…..

这里的边际,指的就是一种增量的思维,一种变化趋势的思想。

比如通胀水平边际走低,指的就是本月的CPI和上月相比,更低了。代表的是一个单位时间(月度)内,通胀水平的增量变化,它有可能是最新的趋势力量。

金融市场的定价都是基于预期的,因此,经济金融变量的边际变化,市场会对其特别敏感。因为这种边际变化,往往可能意味着新趋势的开端。

比如,如果此前的M2(货币供应)增速都在10%以上,突然一个月就变成了个位数,比如9%的增长,那这个时候金融市场就会理解为,央行的货币供应实际在收紧,并且这种收紧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除去经济金融专业领域,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边际分析,边际成本的思想也极为重要。

比如,对于个人成长来说,总要选择一条路走下去,究竟是选哪条路?
是选金融还是计算机?是做学术还是去业界?是自己创业还是为人工作?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年轻人面临的个人发展的困境。

再比如,如何才能快速地实现财富自由?这是每个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尽管最终来说只有非常少的人能实现,但并不妨碍你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边际成本的思想告诉我们,个人成长也好,财富自由也好,我们应当去发掘那些边际成本足够低的路径。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工作经验会越来越多,做事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因此完成一件工作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会越来越少,这就是一种边际成本下降的典型路径。